鼓励开展的境外投资
(一)重点推进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和周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境外投资。
(二)稳步开展带动优势产能、优质装备和技术标准输出的境外投资。
(三)加强与境外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企业的投资合作,鼓励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
(四)在审慎评估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稳妥参与境外油气、矿产等能源资源勘探和开发。
(五)着力扩大农业对外合作,开展农林牧副渔等领域互利共赢的投资合作。
(六)有序推进商贸、文化、物流等服务领域境外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境外建立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络,依法合规开展业务。
四、ODI备案限制及不适用的行业
限制境内企业开展与国家和平发展外交方针、互利共赢开放战略以及宏观调控政策不符的境外投资,包括:
(一)赴与我国未建交、发生战乱或者我国缔结的双多边条约或协议规定需要限制的敏感国家和地区开展境外投资。
"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
截至2023年底,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ODI境外投资存量超过3000亿美元,境外经贸合作区超过100家,累计投资近730亿美元。在共建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近2万亿美元,占对外承包工程总额的80%以上,显著提升了共建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通过这些投资和项目合作,中国不仅在全球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也为共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多边合作机制不断完善
中国持续深化绿色发展、数字经济和蓝色经济投资合作,与38个国家签署了64份相关领域的投资合作备忘录,并与60个国家建立了70个双边投资合作工作组。中国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50多个境外中资企业商会,形成了完善的多边合作机制。这些合作机制不仅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也为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和运营提供了重要保障。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部分国家对外资安全审查收紧,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增加,但中国经济的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新质生产力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不断提升,为中国ODI境外投资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实现了5%左右的预期目标。
投资合作模式创新与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