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申请 FORM E 产地证时常见的一些错误:
企业基本信息填写错误
出口商名称、地址有误:比如企业名称拼写错误、地址中门牌号、街道名称、城市名等填写不准确,这可能导致进口国海关无法准确核实出口企业的真实身份,影响清关及对产地证真实性的判断。
进口商信息不准确:进口商的名称、地址等关键信息若出现差错,同样会造成进口国海关在关联贸易信息时出现问题,使货物清关流程受阻。
货物描述方面的错误
货物名称不一致:在 FORM E产地证上填写的货物名称与商业发票、提单等其他贸易单证上的货物名称不一致,例如发票上写的是 “彩色电视机”,而产地证上写成了“电视机”,缺少关键限定词,容易让海关认为单证不符。
规格、型号填写错误:像产品的具体尺寸、功率、型号等规格参数填写不准确,与实际货物或其他单证不符,海关查验时就可能判定货物与申报不符,进而不认可产地证的有效性。
货物数量、重量等不符:产地证上填写的货物数量、毛重、净重等数据和装箱单、提单等单据上的数据不一致,这会使海关对货物的实际情况产生怀疑,影响清关。
原产地标准判定错误
对产品原产地规则理解偏差:不同产品在判定是否符合 FORM E产地证的原产地要求时,有相应的规则,比如区域价值成分的计算、特定加工工序的要求等。部分企业可能错误理解规则,认为产品符合原产地要求,但实际并不满足,导致海关审核不通过。
未准确填写原产地标准代码:FORM E 产地证上需按要求准确填写对应的原产地标准代码(如 “WO”表示完全获得,“PE” 表示生产加工等),若代码填写错误,海关无法准确判断货物原产地情况,会拒绝认可产地证。
证书格式及其他细节问题
格式不符合规范:如字体、排版等不符合官方规定的 FORM E产地证格式要求,或者打印出来的证书纸张、颜色等存在异样,海关可能会怀疑证书的真实性。
印章、签名问题:签证机构的印章不清晰、缺少关键的防伪标识,或者签证人员的签名模糊、有模仿伪造的迹象等,都会使进口国海关对产地证的合法性产生质疑。
缺少必要的勾选或填写内容:例如在涉及第三方发票等特殊情况时,没有在相应栏位进行正确勾选和填写说明,使得海关无法全面了解贸易情况,影响证书的有效性。
单证之间不一致
与发票、提单、装箱单等单证不一致:FORM E产地证应与同一贸易批次下的发票、提单、装箱单等单证在各关键信息上保持一致,除了上述提到的货物名称、数量等方面,还包括唛头、包装方式等,如果出现不一致情况,海关一般会要求重新核对或补充证明材料,延缓清关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