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铝件质量检验牌号 成分 硬度
机器人铝件质量检验技术规范(牌号、成分、硬度)
牌号检验、牌号分类与标准、铸造铝合金:机器人铝件常用牌号包括ZL101A(ZAlSi7MgA)、ZAlSi7Mg7等,执行标准为 GB/T1173—2013。
压铸铝合金:如ADC12(硅含量10%-12%、铜2%-4%)、ADC10(硅7.5%-9.5%)等,需符合企业或行业规范。
牌号验证方法
直读光谱法:快速检测铝件表面成分,匹配牌号元素范围。
金相组织分析:通过观察枝晶形态、β相分布等微观结构,辅助判断牌号是否达标(如ZL101A需避免粗大枝晶)。
成分分析、关键元素控制、硅(Si):影响流动性和硬度,铸造铝合金中硅含量需控制在7%-12%
镁(Mg):提高强度,典型含量为0.3%-0.6%,过量易导致脆性。
杂质元素:铁(Fe)≤0.5%、锌(Zn)≤0.1%,超标会降低韧性和耐蚀性。
检测技术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jingque测定痕量元素(如铜、锰)。
能谱分析(EDS):结合扫描电镜,定位成分偏析或杂质富集区域。
硬度检测、硬度要求与标准、铸造铝合金:典型硬度范围为 70-100HB(布氏硬度),如ZL101A经热处理后硬度需≥85 HB。
压铸铝合金:ADC12硬度通常为 90-110HB,ADC10为80-100 HB。
检测方法
布氏硬度(HB):适用于大体积铸件,压痕直径需符合GB/T231.1规范。
洛氏硬度(HRB/HRC):用于表面硬化处理后的铝件(如阳极氧化层)。
检测项目判定依据引用标准、牌号一致性 元素含量与目标牌号范围匹配,且金相组织无异常(如无β脆性相)GB/T1173
成分合规性主元素(Si、Mg)及杂质元素(Fe、Zn)符合标准限值 ISO 209、ASTM E12518
硬度达标性实测硬度在目标区间内,且与热处理工艺关联(如T6处理提升硬度≥20%)GB/T 230.1、GB/T4340.18
失效案例分析、断裂问题:ZL101A铝件因螺纹孔边缘疏松、β脆性相富集导致断裂,需通过成分优化(降低Fe含量)和工艺改进(细化枝晶)解决
加工缺陷:ADC12压铸件因硅含量波动(<10%)引发冷隔缺陷,需加强熔炼过程成分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