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安全充电桩出现漏电情况时,需立即采取科学、有序的应急处理措施,避免触电伤亡或火灾事故。以下是分场景的应急处理指南,涵盖现场处置流程、人员急救要点、后续排查修复等核心环节:
一、现场应急处置流程
1.第一时间断电
场景一:有人触电
5秒内行动:立即按下充电桩上的红色急停按钮(通常位于屏幕下方或桩体侧面),或迅速跑到Zui近的 配电箱/电表箱处,断开充电桩的空气开关(开关上标有“充电桩”标识)。
注意:若配电箱距离较远,可用绝缘工具(如干燥木棍、塑料扫帚)拨开充电枪与车辆的连接,严禁徒手触碰充电枪或电缆。
场景二:无人触电但发现漏电迹象
观察到充电桩显示屏闪烁、外壳带电(触摸时有麻电感)、充电枪冒火花等异常时,禁止靠近,立即通过手机APP远程关闭充电,或联系物业/运营商断电。
2.隔离现场并警示
断电后,在充电桩周围 2米范围内设置警戒区域,使用警戒带、反光锥或障碍物隔离(如小区充电桩可用自行车围挡),避免其他人员靠近。
在桩体显著位置张贴“漏电故障,禁止使用”警示牌,夜间需开启警示灯(如手电筒照射故障区域)。
3.排查漏电源头
初步外观检查(需穿戴绝缘手套):
查看充电枪头是否有裂纹、进水或金属片变形(如雨水渗入枪头导致短路)。
检查电缆外皮是否破损(如被车辆碾压露出铜线)、充电桩外壳接缝处是否有液体渗出(可能是内部电容爆裂漏液)。
专业仪器检测:
若初步检查无明显破损,需联系电工使用 万用表测量充电桩外壳对地电压(正常应为0V,若>36V则判定为漏电),或用 绝缘电阻测试仪检测线路绝缘阻值(低于2MΩ需排查线路老化)。
二、人员触电急救步骤(黄金5分钟)
1.脱离电源后的判断与处置
判断意识与呼吸:
轻拍触电者肩部,大声呼喊“你怎么了?”,观察胸部起伏(10秒内完成)。
若无意识无呼吸:立即进行 心肺复苏(CPR) +人工呼吸,每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直至专业医护人员到达。
若有意识但身体麻木/疼痛:让触电者平躺,解开领口、腰带保持呼吸通畅,检查是否有灼伤(如充电枪接触部位皮肤焦黑),避免移动伤者(防止因神经损伤导致二次伤害)。
2.避免二次伤害的关键点
急救过程中需确保自身安全:
若地面潮湿(如雨天),需站在 干燥木板、塑料垫上操作,避免自身触电。
禁止用金属工具(如钥匙、扳手)接触触电者或充电桩,防止形成导电回路。
提醒:触电者看似“清醒”,也需送医检查(可能存在内脏损伤或心肌损伤等隐性伤害)。
三、后续修复与预防措施
1.专业维修流程
禁止私自拆解:非专业人员不得打开充电桩外壳(内部有高压部件,触电风险极高),需联系充电桩厂商或运营商派遣持证电工处理。
维修要点:
电工需先切断电源并验电(用测电笔检测充电桩内部线路无电压),再检查漏电保护开关(RCD) 是否失效(正常情况下,漏电电流>30mA时应在0.1秒内跳闸)。
重点排查接地线路:若接地线断裂或接地电阻超标(>4Ω),需重新敷设接地扁铁或打入接地桩,并用混凝土固定防止松动。
更换破损部件:如充电枪总成(含电缆)、接触器、电容等,更换后需进行耐压测试(施加2000V电压持续1分钟无击穿)和漏电模拟测试(人为制造50mA漏电电流,观察RCD是否正常动作)。
2.预防性维护升级
加装漏电保护装置:
家用充电桩可在配电箱内安装带过欠压保护的漏电断路器(如正泰NBE7LE63.额定电流32A,漏电动作电流16mA),灵敏度高于普通RCD,可提前切断微小漏电。
商业充电桩建议配置智能漏电监测模块(如安科瑞AEW100.实时监测漏电流、温度,异常时推送短信报警)。
提升防水等级:
露天充电桩需加装防雨罩(如定制不锈钢罩,边缘向下延伸10cm防止雨水倒灌),定期清理枪座内的积水(可用压缩空气吹扫)。
检查充电桩底部进线孔的 密封胶泥是否老化开裂,及时用防火泥封堵,防止雨水、小动物进入内部。
四、典型错误操作与规避
| 错误行为 | 风险后果 | 正确做法 |
| 用湿手拔充电枪 |直接触电,可能导致心室颤动 | 擦干手部,佩戴绝缘手套操作 |
| 发现漏电后继续充电 | 引发线路起火或电池热失控 | 立即断电并撤离现场 |
| 用普通空气开关代替RCD | 漏电时无法快速切断电源 | 必须使用漏电保护开关(RCD) |
| 用自来水扑救充电桩火灾 | 水导电导致触电事故扩大 | 使用干粉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 |
充电桩漏电应急处理的核心是“快速断电、科学急救、专业修复”。用户需牢记急停按钮位置和断电流程,日常定期检查接地和设备状态,避免因小隐患引发大事故。对于商业充电桩,运营商应建立2小时应急响应机制,确保故障及时处理,通过技术升级(如智能漏电监测、液冷绝缘设计)从源头降低漏电风险,共同构建安全的充电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