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7799.3 核心要求该标准在 150kHz-100MHz 频段的辐射限值分两段:
预测试系统搭建
核心仪器:频谱分析仪(如 Keysight N9320B,支持 10kHz-3GHz)、低频近场探头(如 Tekbox TBPS1,覆盖 1kHz-1GHz,含磁场环探头 / 电场探头)、可编程直流负载(如 Chroma 63200,支持 0-1000A 动态负载切换);
环境控制:在屏蔽箱(屏蔽效能≥60dB@100MHz)内测试,先扫描环境本底噪声(需≤30dBμV/m),再通过频谱仪 “迹线减法” 功能剔除环境干扰;
参数设置:分辨率带宽(RBW)=9kHz(150kHz-30MHz)、RBW=120kHz(30MHz-100MHz),视频带宽(VBW)=RBW×3,扫描时间≥1s / 次,确保捕捉动态干扰峰值。
150kHz-100MHz 辐射主要来自 “大电流突变回路” 与 “寄生参数耦合”,高负载切换时干扰会显著增强,核心干扰源优先级如下:
功率开关模块:IGBT/SiC 桥臂在高负载切换时,di/dt 可达 100A/μs 以上,其发射极 - 集电极回路的寄生电感(如 PCB 布线电感、模块封装电感)会产生强磁场辐射,集中在 150kHz-10MHz;
直流母线:高负载下母线电流(如 500A-1000A)波动,母线电容(尤其是电解电容)的 ESR/ESL 会引发电压纹波,通过母线布线辐射,集中在 10kHz-50MHz;
输出滤波电感:负载切换时电感电流突变,磁芯漏磁(尤其是开气隙电感)会产生空间磁场辐射,集中在 150kHz-30MHz;
共模电流路径:高负载下,功率器件散热片与机壳间的寄生电容、电缆屏蔽层接地不良,会形成共模电流(通常 10-100mA),通过输入 / 输出电缆辐射,集中在 30MHz-100MHz。
阶跃负载捕捉:设置负载从 50%→ 阶跃切换,用频谱仪 “峰值保持” 功能锁定瞬时辐射峰值,同步用近场磁场探头(5mm 环)扫描 IGBT 模块、母线电容、滤波电感区域,标记峰值位置(如 IGBT 栅极驱动线附近检测到 48dBμV/m 峰值);
周期性切换分析:以 10Hz 频率循环切换负载(0→→0),记录每次切换后的辐射值变化,若某频点(如 5MHz)辐射值波动超过 5dB,说明该干扰源与负载切换的同步性强(如母线电容纹波导致);
共模电流检测:用电流钳(如 Fluke i30s,支持 1kHz-100MHz)卡住输入 / 输出电缆屏蔽层,测量共模电流,若电流≥50mA@30MHz,可判定共模辐射是超标的主因。
母线设计优化:
直流母线采用 “多层铜排 + 并联电容” 结构,铜排厚度≥3mm、长度 < 150mm,降低寄生电感(目标≤10nH);
在母线正负极间并联 “100μF/450V 电解电容 + 10nF/1kV 陶瓷电容”,陶瓷电容贴近 IGBT 模块(距离 < 50mm),抑制母线电压纹波(目标纹波≤2%);
IGBT 驱动优化:
增加栅极串联电阻(如开通电阻 Rg_on=20Ω,关断电阻 Rg_off=10Ω),将 di/dt 从 100A/μs 降至 50A/μs,减少电流突变辐射;
加入 RC 缓冲电路(如 R=10Ω、C=1nF)并联在 IGBT 集电极 - 发射极间,吸收开关尖峰。
共模干扰抑制:
在直流输入侧串联共模扼流圈(电感量≥1mH,饱和电流≥1.2 倍额定电流),30MHz 频段插入损耗≥25dB;
输出电缆采用 “屏蔽层 + 磁环” 组合,屏蔽层 360° 端接至机壳(接地阻抗≤0.1Ω),电缆两端套入铁氧体磁环(如 TDK ZCAT2035-0930,阻抗≥80Ω@10MHz);
磁场屏蔽:
输出滤波电感采用闭合磁芯(如铁硅铝磁芯),外部包裹 0.3mm 厚镀锌钢板屏蔽罩,屏蔽罩接地;
IGBT 模块散热片与机壳间垫入导电泡棉,减少寄生电容引发的共模电流。
稳定性验证流程
整改复测:对超标频点(如某频点 46dBμV/m)整改后,重复上述测试,确保辐射值降至限值以下(如≤38dBμV/m)。
动态测试:执行 “50%→ 阶跃切换”“10Hz 周期性切换”“2h 满负载运行”,用频谱仪连续记录辐射值,需无瞬时超标(峰值≤限值 + 3dB)、无漂移(2h 内波动≤2dB);
静态测试:在 25%/50%/75%/ 额定负载下,分别扫描 150kHz-100MHz 频段,记录各负载下的辐射峰值,需均≤标准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