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测试基准,避免后续排查偏离合规目标。EN 55011 对工业用 UPS(ISM 设备,频率<200MHz)的辐射限值及测试条件如下:
限值分类:工业环境适用Class A,30MHz-230MHz 频段准峰值限值 40dBμV/m、平均值 34dBμV/m;230MHz-500MHz 频段准峰值限值 47dBμV/m、平均值 40dBμV/m。
测试条件:
测试距离:优先采用10m 法(暗室环境),空间有限时可选用 3m 法(需按标准换算限值)。
供电模式:必须切换至备用模式(市电断开,蓄电池单独供电),负载需带 75%- 额定负载(模拟实际备用工况)。
辅助要求:电源入口需接50Ω/50μH LISN(线路阻抗稳定网络),区分传导干扰与辐射干扰,避免线缆传导噪声误判为辐射异常。
备用模式下辐射超标的核心是 “逆变开关噪声” 通过特定路径向外辐射,需通过 “测试 + 拆解” 定位:
逆变桥 IGBT 开关噪声:这是主要干扰源。备用模式下蓄电池电压较低,IGBT 需更高开关频率(通常 20kHz-100kHz)维持输出,高 di/dt(电流变化率)、dv/dt(电压变化率)会产生大量高频谐波,其倍频(如 20kHz 的 1500 倍即 30MHz,100kHz 的 5000 倍即 500MHz)恰好覆盖目标频段。
蓄电池回路寄生振荡:备用模式依赖蓄电池供电,电池连接线(正负极)的寄生电感、PCB 铜箔寄生电容会与逆变桥形成 LC 回路,在 30MHz-500MHz 频段谐振,放大辐射信号。
控制电路耦合噪声:PWM 驱动芯片(如 SG3525)的高频控制信号,通过 PCB 走线耦合到功率回路,再通过输出线缆(UPS 到负载)辐射出去。
路径 1:输出线缆 “天线效应”:UPS 逆变输出端的相线、中性线(若有)是主要辐射载体,30MHz-500MHz 频段的噪声会以线缆为偶极子天线向外辐射,尤其线缆长度接近 λ/4(如 30MHz 对应 λ=10m,λ/4=2.5m)时辐射强。
路径 2:共模电流辐射:备用模式下,蓄电池负极接地阻抗过大,导致共模电流(流经机壳、接地线缆、负载外壳)流过非屏蔽路径,在 30MHz 以上频段转化为辐射。
路径 3:逆变桥散热器辐射:IGBT 散热器未接地或接地不良时,会成为 “高频辐射天线”,直接向外辐射开关噪声。
摸底测试需分 “全频段扫描→干扰源定位→模式对比验证” 三步,避免盲目整改:
设备连接:UPS 接额定负载,市电供电与备用供电模式分别接线(LISN 接电源入口,输出端接标准负载)。
扫描操作:用频谱分析仪(分辨率带宽 RBW=9kHz,视频带宽 VBW=90kHz)在 30MHz-500MHz 频段扫描,记录两种模式下的超标频点及数值(如某频点准峰值 45dBμV/m,超 Class A 限值 5dB)。
核心对比:重点关注 “备用模式特有的超标频点”,排除市电模式下已存在的固定干扰(如电网谐波)。
针对步发现的超标频点,用30MHz-3GHz 近场探头(磁场探头优先,检测电流噪声)在 UPS 内部扫描:
重点区域 1:逆变桥模块(IGBT、续流二极管),若探头靠近时超标频点信号强度骤升(如从 45dBμV/m 升至 60dBμV/m),说明开关噪声是主因。
重点区域 2:蓄电池接线端子,若信号强度随探头靠近明显增强,说明电池回路寄生振荡是关键。
重点区域 3:输出线缆接头,若探头沿线缆移动时信号波动(尤其线缆中部),说明线缆 “天线效应” 显著。
针对定位的干扰源与路径,按 “先阻断路径、再抑制源” 的逻辑整改:
并联RC 吸收电路:在每个 IGBT 的集电极 - 发射极间并联 10Ω(1W)+100pF(X7R 陶瓷电容)的 RC 吸收网络,降低 dv/dt,减少高频谐波(实测可使 30MHz-100MHz 辐射下降 5-8dB)。
优化 IGBT 驱动参数:通过驱动芯片调整 IGBT 开关时间(如将上升沿从 50ns 延长至 100ns),降低 di/dt—— 需注意:延长时间不能影响 UPS 输出精度(如 THD≤5%)。
整改后需按 EN 55011 标准重新验证,确保备用模式完全合规:
复测辐射值:在同一暗室环境、相同测试条件下,扫描 30MHz-500MHz 频段,确认所有频点的准峰值、平均值均低于 Class A 限值。
稳定性测试:备用模式下带 额定负载持续运行 1 小时,每隔 10 分钟记录一次辐射值,确保无波动超标(避免整改措施临时失效)。
文档记录:留存测试报告(含超标频点前后对比图、整改措施清单),标注备用模式的负载条件、接地方式,满足 EN 55011 的认证文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