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硅胶制品GB 4806.16-2025检测技术难点解析:实验室如何攻克迁移量测试难题-CMA/CNAS
作为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技术总监,我长期致力于食品接触材料的合规检测工作,尤其是针对出口至中国市场的硅胶制品。随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硅橡胶材料及制品》(GB 4806.16-2025)的正式实施,检测要求更加科学、严格,企业对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与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众多检测项目中,迁移量测试是评估硅胶制品安全性的核心环节,也是技术难度高、影响因素复杂的部分。许多企业误以为“送样—出报告”是一个简单流程,实则背后涉及复杂的科学判断与精密操作。本文将深入解析迁移量测试的技术难点,结合实际案例,介绍实验室如何通过科学选模、控温、先进设备与标准化流程,确保检测数据真实可靠,助力企业顺利通过GB 4806.16-2025合规评估。
迁移量测试的本质是模拟食品接触材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害物质向食品中转移的程度。其基本流程为:
将硅胶样品与特定食品模拟物在规定温度和时间下接触,测定模拟物中迁移出的化学物质总量(总迁移量)或特定物质含量(特定迁移量)。
不同食品的理化性质差异巨大——有的偏酸,有的含油脂,有的接近中性。若统一使用一种模拟物,将无法真实反映材料在不同场景下的安全性。科学选择食品模拟物是测试的道技术关。
根据GB 31604.1《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通则》,并结合GB 4806.16-2025的要求,实验室需根据硅胶制品的预期用途,选择严苛且具代表性的食品模拟物。常用模拟物包括:
蒸馏水(Simulant A):模拟中性食品,如牛奶、矿泉水、茶水等。
4%乙酸(Simulant B):模拟酸性食品,如醋、果汁、番茄酱等。
10%乙醇(Simulant C):模拟弱酒精性食品,如啤酒、葡萄酒等。
橄榄油或异辛烷(Simulant D/D2):模拟脂肪类食品,如食用油、奶油、肉类等。
技术难点:
脂肪类模拟物的选择尤为关键。橄榄油是天然油脂,贴近真实食品,但成本高、易氧化,且不适用于气相色谱分析。实验室常使用异辛烷作为替代模拟物,但需验证其等效性。
案例说明:
某企业出口一款硅胶婴儿辅食盒,声称可用于盛放果泥(酸性)和肉泥(高脂)。我司实验室分别采用4%乙酸和橄榄油进行迁移测试。结果显示:
在4%乙酸中,总迁移量为7.2 mg/dm²(合格);
在橄榄油中,总迁移量高达13.5 mg/dm²(超标)。
分析发现,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非授权的脂溶性脱模剂,该物质在油脂环境中极易迁移。若仅测试水或乙酸模拟物,此风险将被完全掩盖。该案例凸显了多模拟物测试的必要性,尤其是对接触高脂食品的产品。
GB 4806.16-2025明确规定,迁移测试条件应基于产品的实际使用场景设定。常见条件包括:
60°C, 2小时:适用于大多数加热使用场景,如烘焙模具、电饭煲密封圈等。
100°C, 1小时:适用于高温煮沸场景,如奶嘴消毒、水煮餐具。
40°C, 10天:适用于长期常温储存场景,如密封罐垫圈。
技术难点:
温度和时间的微小偏差,可能导致迁移量显著变化。例如,温度每升高10°C,小分子物质的迁移速率可能提高2–3倍。实验室必须配备高精度恒温箱,并进行定期校准。
案例说明:
某客户送检一款硅胶咖啡机密封圈,测试条件应为60°C, 2h。但其自测报告使用70°C, 1h,结果显示合格。我司按标准条件复测,发现迁移量超标。经比对,高温短时测试未能充分释放材料内部残留物,导致结果偏低。这提醒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条件执行,不可自行简化或替换。
样品的接触面积与模拟物体积比(通常为6 dm²/L)也必须jingque控制,否则将影响迁移浓度的计算。
总迁移量测试后,需对模拟物进行蒸发、称重,计算单位面积迁移质量。但对于特定迁移物质(如苯乙烯、丙烯腈、邻苯二甲酸酯等),则需借助高灵敏度仪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GC-MS是检测挥发性及半挥发性有机物的“黄金标准”。其工作原理是:
气相色谱(GC)将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
质谱(MS)对分离出的物质进行结构鉴定与定量。
技术优势:
可检测ppb级(十亿分之一)的微量物质;
能识别未知迁移物,帮助企业追溯污染源。
案例说明:
某硅胶奶嘴在总迁移量测试中合格,但感官测试出现“轻微异味”。我司使用GC-MS对其迁移液进行分析,检出微量1,3-丁二烯(一种可能的硫化副产物),浓度虽未超标,但提示生产工艺存在异常。企业据此优化硫化工序,彻底消除异味,提升了产品品质。
硅胶中可能引入的铅、镉、汞等重金属,需通过ICP-MS进行超痕量检测。该设备可测定多种元素,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
为避免人为误差,实验室建立严格的SOP,涵盖:
样品前处理(清洗、裁剪、称重);
模拟物配制与灭菌;
恒温箱温场验证;
仪器校准与质控样插入;
数据审核与报告签发。
所有操作均需双人复核,原始数据全程可追溯,确保每一份报告经得起监管审查。
我司定期参加CNAS、FAPAS等国内外能力验证计划,并通过CMA/CNAS认证,确保检测方法、设备性能和人员操作均符合。例如,在2024年CNAS组织的“食品模拟物中总迁移量测定”能力验证中,我司获得“满意”结果,证明我们的数据具有高度可靠性。
迁移量测试绝非简单的“浸泡—称重”,而是融合了材料科学、分析化学与食品安全的复杂技术工程。每一个数据背后,都是对设备精度、操作规范与判断的考验。
作为第三方检测机构,我们深知责任重大。唯有以先进设备为支撑,以标准流程为保障,以团队为依托,才能真正攻克迁移量测试的技术难题,为企业提供真实、准确、可追溯的检测数据,助力中国制造安全走向世界。
广大出口企业:选择检测机构时,不仅要关注价格与周期,更要考察其技术能力、设备配置与质量管理体系。一次的检测,远胜于十次侥幸的过关。

| 成立日期 | 2015年09月16日 | ||
| 法定代表人 | 钟贵艳 | ||
| 注册资本 | 50 | ||
| 主营产品 | 食品接触材料检测,有害物质检测,电池相关检测,环境安全检测,电子电器产品和材料可靠性,商城质检,环境检测、金属材料分析,纺织品、鞋类、皮革检测,玩具产品检测,建材与轻工产品检测,食品、药品、化妆品 | ||
| 经营范围 | 机电产品、建筑材料、电子产品、机械产品、玩具、服装、厨卫用品、工业用品、办公用品、建筑材料、农产品、安防产品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信息咨询(不含限制项目);国内贸易(不含专营、专控、专卖商品);经营进出口业务(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的项目除外,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 | ||
| 公司简介 | 中科技术服务(深圳)有限公司(英文"zhongketechnicalservices(shenzhen)co.,ltd",简称"cst")是一家获得中国计量认证cma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与国际、国内各行业众多知名大型企业,长期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为合作伙伴提供全面的检测技术服务,并深入参与产品研发过程,承担重要研发检测及数据分析工作,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