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频段与限值:传导骚扰测试覆盖 150kHz-30MHz,工业环境需满足 Class A 限值(准峰值 79dBμV,平均值 66dBμV),民用环境需符合 Class B 限值(准峰值 73dBμV,平均值 60dBμV)。
光伏波动测试条件:需模拟辐照度 500-1000W/m²、功率 20%- 额定值的动态波动场景,重点捕捉功率突变(如云层遮挡、启停切换)时的传导骚扰峰值。
测试接口要求:通过 LISN(线性阻抗稳定网络)连接并网接口与电网,分别测试相线 - 中线(L-N)、相线 - 地(L-PE)、中线 - 地(N-PE)的传导干扰。
逆变器开关频率偏移:光伏辐照度降低时,逆变器为维持输出功率会调整 PWM 开关频率(通常 20kHz-100kHz),频率偏移导致谐波噪声落入 150kHz-30MHz 测试频段,形成传导骚扰尖峰。
输入侧纹波增大:光伏组件输出电压随辐照度波动,导致储能电源输入纹波(尤其是 100kHz-1MHz)幅值升高,通过 EMI 滤波器耦合至并网侧,引发传导超标。
并网电流畸变:波动工况下逆变器电流控制精度下降,THD(总谐波失真)增大,3 次、5 次谐波的倍频成分易在测试频段形成干扰。
滤波模块适配性不足:固定参数的 EMI 滤波器无法匹配宽范围功率波动,低功率时滤波衰减不足,高功率时易出现谐振放大干扰。
基准工况测试:固定辐照度 1000W/m²(额定功率),测试并网接口传导骚扰,记录 L-N、L-PE、N-PE 三路的干扰峰值与分布。
波动工况模拟:
分段隔离测试:
三端口对比法:通过 LISN 分别测量 “光伏输入侧 - 滤波模块输入端”“滤波模块输出端 - 并网接口” 的传导干扰,定位滤波模块的衰减不足环节(如共模扼流圈磁饱和、电容容值衰减)。
电流探头定位法:用电流探头分别测量并网线缆的共模电流与差模电流,若共模电流超标(>10mA),则干扰源于共模噪声(如接地不良、滤波模块共模抑制不足);差模电流超标则聚焦逆变器开关噪声或阻抗不匹配。
频率溯源法:通过频谱分析仪锁定超标频率,对比逆变器开关频率、光伏输入纹波频率的倍频 / 分频关系,确定干扰的直接来源(如开关频率的 3 次倍频落入测试频段)。
采用 “共模扼流圈 + 差模电感 +π 型电容网络” 的拓扑,共模扼流圈选用高饱和磁通密度的纳米晶材料(如 Sendust),避免低功率时磁饱和。
并联可变电容(如压控电容),根据光伏功率自动调整滤波参数,确保全功率范围的衰减一致性。
优化 PWM 控制算法,使开关频率在辐照度波动时保持稳定(如固定在 50kHz),避免频率偏移导致的谐波干扰。
增加电流环动态响应速度,降低功率突变时的电流畸变,减少谐波成分向测试频段的扩散。
滤波模块外壳与设备接地排 360° 搭接,接地电阻≤0.1Ω,抑制共模噪声通过接地环路传导。
光伏输入线缆与并网线缆分开布线(间距≥10cm),避免交叉耦合,必要时采用屏蔽线缆并单端接地。
在光伏输入侧增加 LC 滤波电路(1mH 电感 + 100μF 电解电容 + 10nF 陶瓷电容),将输入纹波抑制在 20mVpp 以下。
选用低 ESR 的滤波电容(如聚合物钽电容),提升高频纹波的衰减效果。
某光伏储能电源在辐照度 600W/m²(50% 额定功率)时,150kHz-1MHz 频段传导骚扰超标 8dB,通过以下措施整改达标:
更换高饱和共模扼流圈(磁芯材质 Sendust,电感量 10mH),共模电流从 15mA 降至 3mA,干扰降低 6dB。
在滤波模块中增加差模电感(2mH),优化 π 型滤波网络,衰减差模噪声 4dB。
调整逆变器 PWM 开关频率至固定 50kHz,消除频率偏移导致的谐波尖峰,终所有频段符合 Class A 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