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量子新能:城市公园充电设施景观融合设计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公共充电设施正从交通枢纽、商业中心逐步延伸至城市公园、绿道、景区等生态空间。传统充电桩往往以功能性为主,外观单调、布局生硬,容易破坏园林景观的整体美感,引发市民对“设施入侵自然”的担忧。如何在满足充电需求的实现与城市绿色空间的和谐共生?深圳量子新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量子新能”)率先提出“景观融合设计”理念,将科技功能与美学表达相统一,在多个城市公园项目中探索出一条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创新路径。
位于深圳南山区某城市中央公园的示范项目,是量子新能景观融合设计的典型实践。该公园占地超50万平方米,日均游客量逾万人次,原有停车场缺乏充电设施,新能源车主面临“入园难充”的困境。若简单增设标准立柱式充电桩,不仅影响视觉通透性,还可能割裂人车动线。为此,量子新能联合景观设计师、城市规划专家,提出“隐于景、融于境、服务于人”的设计理念,打造低干预、高体验的充电解决方案。
在外观设计上,公司定制开发了“生态艺术型”充电桩系列。设备整体采用仿木纹铝合金外壳,色彩与周边植被协调统一,顶部加装弧形遮阳棚,形似“林间蘑菇亭”,兼具遮阳避雨功能。部分设备嵌入景观花坛或树池边缘,与绿植自然衔接;另一些则集成于智慧路灯或休憩长椅之上,实现“一物多用”。夜间,充电桩配备柔和的导光条照明,既保障使用安全,又避免光污染,营造静谧宜人的夜间氛围。
在空间布局方面,量子新能采用“分散+隐蔽”策略,将充电区设置在停车场边缘或林荫区域,通过植物围合形成半私密空间,减少对开放绿地的视觉冲击。配套建设生态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海绵城市元素,提升场地可持续性。用户可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空闲桩位,并导航至Zui近服务点,避免盲目寻找带来的环境干扰。
更公司引入“绿色能量可视化”概念,在充电站旁设置互动式电子屏,动态展示当日绿电占比、碳减排量、光伏发电曲线等数据,寓教于景,提升公众环保意识。部分站点还结合太阳能光伏顶棚,实现“自产自用”,真正践行低碳运营。
目前,该景观融合模式已在深圳湾公园、东莞松山湖风景区、苏州金鸡湖绿道等多个项目成功落地,累计建成生态型充电终端300余个,用户满意度达96%以上。许多市民表示:“以前觉得充电桩很突兀,现在反而成了公园里的一道风景。”
未来,量子新能将持续深化“科技+生态”融合创新,探索更多可降解材料、仿生造型与智能交互技术的应用,推动充电设施从“基础设施”向“城市家具”乃至“公共艺术品”升级。
在深圳这座“公园里的城市”,量子新能以匠心设计回应城市发展新需求。充电设施不再只是冰冷的机器,而是融入自然、服务生活、传递绿色理念的城市温暖节点。这一实践不仅提升了公共服务品质,更为全国城市绿色交通与生态空间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深圳样板”。
| 成立日期 | 2016年07月01日 | ||
| 法定代表人 | 卢春随 | ||
| 注册资本 | 1000 | ||
| 主营产品 |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电瓶车充电桩、交流充电桩、新能源车充电桩、直流充电桩 | ||
| 经营范围 | 集成电路、物联网、智能设备、充电桩、新能源系统工程的技术开发与销售;软件的研发与销售;信息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国内贸易,货物及技术进出口。(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除外)^; | ||
| 公司简介 | 深圳市量子新能科技有限公司(www.szlzxn.com)创立于2016年,是一家以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安全充电软硬件产品为依托,致力于安全充电、安全用电、智慧车棚、消防应急等生态建设和运营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公司主要经营产品包括:电动自行车车智能充电站(桩)、智能充(换)电柜、智能控电插座、智慧用电终端、汽车直(交)流充电桩、智慧车棚等。历经九年的艰苦奋斗,量子新能已拥有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