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量子新能:充电桩核心功率模块自主研发与技术突破
在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充电基础设施的性能与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用户的出行体验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充电桩的“心脏”,功率模块承担着电能转换的核心任务,其效率、稳定性与散热能力决定了充电速度、设备寿命及整体运营成本。长期以来,高端功率模块依赖进口,成为制约我国充电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关键瓶颈。深圳量子新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量子新能”)聚焦核心技术攻关,历时三年完成充电桩核心功率模块的自主研发,实现多项关键技术突破,为国产化替代与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量子新能研发的第四代高密度智能功率模块,采用碳化硅(SiC)半导体材料替代传统硅基IGBT器件,显著提升了电能转换效率。实测数据显示,模块满载工况下的转换效率高达98.2%,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3个百分点以上。这意味着每为一辆电动车充入100度电,可减少近3度的传输损耗,不仅降低了运营商电费支出,也减少了能源浪费与碳排放。
更值得一提的是,该功率模块内置智能传感单元与边缘计算芯片,具备实时自检、故障预警、动态调功等智能化功能。当检测到电网波动或电池异常时,模块可毫秒级调整输出参数,保障充电安全。运维人员亦可通过云端平台远程监控模块状态,实现预测性维护,降低停机风险。
目前,该自主研发功率模块已批量应用于量子新能全系列直流快充产品,并在深圳、广州、成都等地的高速服务区、公交场站、城市综合能源站中稳定运行超100万小时。经第三方机构测试,搭载该模块的充电桩平均故障率下降62%,综合运维成本降低35%,用户充电等待时间缩短40%。
此次技术突破的背后,是量子新能对“自主可控”战略的坚定践行。公司组建了由电力电子、材料科学、热力学专家组成的百人研发团队,累计申请相关专利7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60%。公司建成自动化功率模块封装产线,实现从芯片级设计到模块级制造的全链条国产化,打破国外企业在高端功率器件领域的长期垄断。
面向未来,量子新能将持续迭代技术,探索氮化镓(GaN)等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的应用,推动充电效率向99%迈进。公司负责人表示:“只有掌握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能力,中国充电产业才能真正挺起脊梁。”
在深圳这片创新沃土上,量子新能以硬核科技诠释“中国智造”。其在功率模块领域的技术突破,不仅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更是我国新能源产业链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随着国产高性能模块的广泛应用,中国充电网络将更加高效、安全、智能,为全球绿色交通变革贡献坚实的技术底座。
| 成立日期 | 2016年07月01日 | ||
| 法定代表人 | 卢春随 | ||
| 注册资本 | 1000 | ||
| 主营产品 |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电瓶车充电桩、交流充电桩、新能源车充电桩、直流充电桩 | ||
| 经营范围 | 集成电路、物联网、智能设备、充电桩、新能源系统工程的技术开发与销售;软件的研发与销售;信息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国内贸易,货物及技术进出口。(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除外)^; | ||
| 公司简介 | 深圳市量子新能科技有限公司(www.szlzxn.com)创立于2016年,是一家以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安全充电软硬件产品为依托,致力于安全充电、安全用电、智慧车棚、消防应急等生态建设和运营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公司主要经营产品包括:电动自行车车智能充电站(桩)、智能充(换)电柜、智能控电插座、智慧用电终端、汽车直(交)流充电桩、智慧车棚等。历经九年的艰苦奋斗,量子新能已拥有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