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未来能源节点:深圳量子新能绿色充电站建设标准与实践
在“双碳”目标的宏伟蓝图下,电动汽车的普及已势不可挡。若其电能主要来自化石能源,则仅是实现了“终端零排放”,而非真正的绿色出行。深圳量子新能认为,未来的充电站不应仅仅是能量补给点,更应是集清洁能源发电、高效储能、智能调度于一体的新型绿色能源节点。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设标准与实践路径。
核心标准:构建绿色充电站的四大支柱
绿色充电站的建设需超越传统基建思维,遵循一套涵盖能源、运营、生态与用户体验的综合性标准。
支柱一:清洁能源优先标准
绿色充电站的本质在于能源的绿色化。标准要求:
本地光伏集成: 站址屋顶、车棚等所有可用空间应Zui大化安装光伏发电系统,实现电力的“自发自用”。光伏装机容量应不低于站内日均充电总负荷的20%-30%。
绿电采购保障: 当本地发电不足时,应通过电力交易市场购买风电、光伏等绿色电力,确保站内用电为绿电,并获得相应的绿色电力证书。
支柱二:智慧储能与能源管理标准
为解决光伏发电的间歇性与充电需求的波动性矛盾,智慧储能系统不可或缺。
储能系统标配化: 充电站应根据其规模,配置相应容量的电化学储能系统。储能系统扮演“城市电容”角色,在光伏发电高峰时储能,在用电高峰或电网故障时放电,实现削峰填谷。
智能微网管理: 通过先进的能源管理系统,对光伏、储能、充电桩及电网输入进行协同控制,实现站内能源的实时优化调度,追求整体能效Zui高。
支柱三:全面资源集约与环境友好标准
绿色理念应贯穿于建设与运营的全过程。
V2G技术应用: 充电站应配备具备V2G功能的充电桩,在电网负荷过高时,可引导电动汽车向电网反向送电,将车队变为一个庞大的分布式储能资源,参与电网调峰。
节水与循环: 采用透水铺装、雨水收集系统,将收集的雨水用于场地清洁和绿化灌溉。
绿色建材与生态融合: 优先使用环保建材,并通过立体绿化等方式,将充电站融入周边环境,降低热岛效应,提升碳汇能力。
支柱四:超充体验与智能运维标准
绿色与高效必须兼得。
大功率超充网络: 全面部署液冷超充桩,为用户提供“充电5-10分钟,续航数百公里”的体验,从根本上提升充电站运营效率。
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运维: 基于物联网和AI算法,实现设备状态的预测性维护、站内安全的实时监控、以及充电负荷的智能调度,确保设施长期稳定、高效运行。
创新实践:从蓝图到现实的量子新能路径
在以上标准框架下,深圳量子新能已在多个项目中付诸实践。
实践一:“光储充检放”一体化智能微网示范站
我们率先在深圳某核心园区落地了集光伏发电、储能、超充、电池检测、V2G放电功能于一体的示范站。该站通过云平台实现智慧调度,日均绿电渗透率超过85%,不仅满足了自身用电,还能在园区用电高峰时反向供电,成为园区可靠的“虚拟电厂”节点。
实践二:与城市景观共生的社区绿色驿站
针对土地资源紧张的老旧社区,我们设计了集约型“绿色驿站”。采用光伏一体化车棚设计,并与社区公园结合,配备储能系统和有序充电控制器。它不仅是充电站,更成为了社区居民休憩、互动的绿色公共空间,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实践三:全流程碳足迹追踪与认证
我们为每个绿色充电站建立了数字孪生系统,实时追踪并核算从建设到运营的全生命周期碳减排量。用户每次充电后,均可获得本次充电的碳减排证书,从而激励公众参与绿色出行,形成正向循环。
而言, 深圳量子新能所倡导的绿色充电站,是一个融合了清洁能源、数字智能与生态循环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它通过一套可衡量、可复制的标准体系,将充电站从能源消耗单元转变为能源生产与调节单元,这不仅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更是我们对建设美好城市、实现可持续未来的坚定承诺与实践。
| 成立日期 | 2016年07月01日 | ||
| 法定代表人 | 卢春随 | ||
| 注册资本 | 1000 | ||
| 主营产品 |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电瓶车充电桩、交流充电桩、新能源车充电桩、直流充电桩 | ||
| 经营范围 | 集成电路、物联网、智能设备、充电桩、新能源系统工程的技术开发与销售;软件的研发与销售;信息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国内贸易,货物及技术进出口。(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除外)^; | ||
| 公司简介 | 深圳市量子新能科技有限公司(www.szlzxn.com)创立于2016年,是一家以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安全充电软硬件产品为依托,致力于安全充电、安全用电、智慧车棚、消防应急等生态建设和运营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公司主要经营产品包括:电动自行车车智能充电站(桩)、智能充(换)电柜、智能控电插座、智慧用电终端、汽车直(交)流充电桩、智慧车棚等。历经九年的艰苦奋斗,量子新能已拥有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