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业角度讲,口罩一定要有第三方专业机构检测报告,如果卖家没有检测报告或不展示检测数据,就不可信。好口罩要有以下几点。
1、面部密合性要好。泄露有缝隙的口罩空气直接从缝隙吸入,而不经过滤材,严重降低防护效果。泄露也会造成眼镜或护目镜起雾。是泄漏率小于1.5%。
2、滤材的过滤效率要高。KN90、KN95、KN100,过滤效率越高的滤材对颗粒物的拦截率越高,颗粒物穿透率越低。纱布口罩、普通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对颗粒物过滤效率要求都较低。是KN95/KN100/KP100。
3、防护效果要高。防护效果是口罩阻隔颗粒物的能力,是泄露性和过滤效率的综合体现。依次为D、C、B、A,是A级,大于90%。
4、吸气阻力要低。吸气阻力越高,吸气越费劲,口罩戴一会儿就得取下来,不能持续防护。是KN95口罩吸气阻力小于50帕。
5、呼气阻力要低。呼气阻力越大,越感觉憋闷难受,也不能长久佩戴,是KN95口罩呼气阻力小于50帕。
6、呼气阀气密性要好。若有呼气阀,是呼气阀气密性从-1180帕恢复到常压的时间大于50秒。呼气阀气密性不好,不能有效隔离外部的颗粒物,特别是毒气。
7、死腔率要低。死腔率指从前一次呼气中被重新吸入的二氧化碳比例,这个比例越低表示从前一次呼气中吸入的二氧化碳越少,吸入的空气越清新,吸入的氧含量越高,是小于0.1%。
8、头带、连接件、呼气阀盖承受的拉力要大。佩戴才会结实,连接才会紧密,是大于100牛。
9、还有,口罩不脱色、无异味、甲醛含量低、PH值偏中性、无致癌染料等。
10、口罩一定要有第三方专业机构检测报告,如果卖家没有检测报告或不展示检测数据,就不可信。
口罩发展技术日新月异,传统口罩防护性能指标已经落后,可以看看有十几项专利的沐生堂新型口罩。
GB/T32610-2016
GB/T32610-2016已经正式发布,并于2016年11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首个针对PM2.5民用防护口罩国家标准。GB2626也是针对于防尘口罩的检测标准,但也包括医疗,防尘,烟,微生物的口罩。GB/T32610-2016的检测标准内容有许多项目与GB2626的内容相似,对于PM2.5防护检测要求更专业,要求也有所提高。关于PM2.5口罩的产品全部都会要求按照GB/T32610-2016的检测标准检测。
我们(见头像)根据多年的检测经验,对于GB32610/T新标准的检测要求,可以建议安排如下几个检测项目,只要通过如下几个项目,便可顺利通过商城审核;
1.过滤效率检测,针对于油性介质和盐性介质都需要模拟检测,都符合要求才算通过,并设有三个等级,1级,2级,和三级。
2.防护效果分别设有A级,B级,C级,D级,四个级别,根据产品的定位要求,来做级别判定。
防护效果级别是根据国家空气质量标准中空气质量类别设置的,防护效果级别由低到高依次分为四级:D级、C级、B级、A级,对应的使用环境如下:D级适应于中度(PM2.5浓度≤150μg/m3)及以下污染、C级适应于重度(PM2.5浓度≤250μg/m3)及以下污染、B级适应于严重污染(PM2.5浓度≤350μg/m3)、A级在PM2.5浓度达500μg/m3时使用。按照标准要求合理佩戴口罩,能将吸入的PM2.5浓度降低至75μg/m3以下,使吸入体内的空气质量达到良及以上水平。
3.吸气阻力和呼气阻力。
YY 0469-2004
YY0469-2004《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标准,重要技术指标包括过滤效率、细菌过滤效率和呼吸阻力,和细胞毒性,皮肤刺激性,迟发型超敏反应等!其中颗粒物的过滤检测非常重要,也是体现口罩的Zui基本的要求,颗粒物的过滤效率(体现于口罩的过滤材料)和口罩与佩戴者脸部之间的密合性(体现在口罩的设计结构和固定方式的可靠性),来规范防护口罩的基本安全防护性能。企业对于送检的样品要确保口罩与面部具有良好的密合性,不然再好的过滤材料也无法通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