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求斯共和国(The Republic ofMauritius),简称毛里求斯,为非洲东部一岛国,位于印度洋西南方,距马达加斯加约800公里,与非洲大陆相距2200公里。作为火山岛国,毛里求斯四周被珊瑚礁环绕,岛上地貌千姿百态,沿海是狭窄平原,中部是高原山地,有多座山脉和孤立的山峰。整个国土由毛里求斯岛和其他小群岛组成,经历荷兰、法国和英国等国殖民统治后,于1968年3月12日脱离英国殖民获得独立,岛上亦有不少华人。
印度洋西南部岛国。包括本岛及罗德里格斯岛、圣布兰群岛、阿加莱加群岛、查戈斯群岛(现由英国管辖)和特罗姆兰岛(现由法国管辖)等属岛。西距马达加斯加约800公里,距肯尼亚的蒙巴萨港1800公里,南距留尼汪160公里,东离澳大利亚4827公里。海岸线长217公里。面积2040平方公里(包括属岛面积175平方公里)。
毛里求斯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分雨旱两个季节,平均温度25℃。高原湖泊为岛民提供了淡水资源。毛里求斯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分夏、冬两季,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4月为夏季,此时,海水的温度较高,约为27℃,沿海的气温27℃,中部高原稍低,为22℃。每年的5月份到10月份为冬季,沿海的平均气温要高一些,为24℃,中部高原稍低,为19℃,此时海水温度约22℃。全年气候温热。这里每年的6至11月份气候较为凉爽,少雨,是佳的旅行时间,而1至3月毛里求斯多雨,有时候还会有龙卷风,气候炎热潮湿。
毛里求斯有100年才开一次的高大王棕随风摇曳,清池内飘荡着巨大的睡莲。毛里求斯茶隼和粉鸽是世界上的珍稀动物。[2]
毛里求斯矿产资源匮乏,石油、天然气等完全依赖进口,水力资源有限,近海海域渔业资源稀少,但230万平方公里专属经济区渔业资源丰富,盛产金枪鱼。
毛里求斯原经济结构单一,仅生产蔗糖。20世纪70年代末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支持下,实施经济结构调整计划,形成了以糖业、出口加工业和旅游业为三大支柱的经济格局。80年代以来开始实施第二阶段发展计划,出口加工业从劳动密集型逐步转向技术密集型,力争成为非洲“新兴工业国家”。90年代,在巩固三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毛里求斯政府积极实行经济多元化政策,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外国投资,发展离岸金融业,并将路易港建为自由港。2003年,政府继续推进糖业结构调整,公布了非糖农业战略发展计划;成立专门机构为出口加工区企业寻找出路;加大旅游业的宣传和招商引资力度,推出“综合休闲计划”;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向信息通讯技术产业提供资金和政策倾斜,积极推进电信自由化进程;保持对教育的高投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人力资源开发。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毛出口加工业、纺织业和旅游业造成一定冲击。2013年,金融服务业已成为毛经济第四大支柱。进入新世纪,毛里求斯政府又开始致力于发展以信息技术和通讯业为核心的新经济,拟将毛里求斯建设成本地区的信息和通讯中心。“人民联盟”政府2014年上台以来,以实现“第二次经济奇迹”为口号,制定“2030愿景”计划,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重点打造港口发展、高端制造、信息创新、海洋经济等新兴产业支柱,保障经济平稳增长。普拉温德·贾格纳特总理2017年继任后,制定三年发展战略,推行务实经济政策,重点向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外资、减贫惠民等领域倾斜。毛里求斯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良好,其生活质量在世界上排名第54位,在非洲和印度洋国家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