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IN严控产品款式,
低质供应商面临被清理
与SHEIN合作到现在近两年了,张宇感受到的大变化就是,SHEIN逐渐对供应商、对产品品质和供应稳定性有了更深的要求。
根据中泰证券对SHEIN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一般情况下,SHEIN对供应商的考察制度主要在四个方面设置KPI:急采发货及时率、备货发货及时率、次品率、上新成功率。而SHEIN会根据供应商的KPI指标得分(占比40%),以及采购金额得分(占比60%)两项参考指标对供应商采取优胜劣汰制,划分S、A、B、C、D五级,排名D级(低于60分)末位的30%的供应商将被淘汰。
在张宇看来,今年直观的感受,就是SHEIN在清理部分不合格的供应商。
“我身边好几个供应商都受到了波及。”张宇指出,SHEIN以往也会对“不合格”的供应商和产品进行清理,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可以明显感觉到这种政策“更严厉”了。“SHEIN一来开始对质量低、退款率高的产品进行清理,许多产品被下架或不允许再补货;二来对款式重复的产品进行筛选,并对上新进行了一定限制。”
张宇表示,供应商短期内仍向SHEIN持续提供大量款式,致使平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供过于求”的情况。SHEIN加大了对供应商和产品的“淘汰”力度,进行了供给侧的优化。这也会导致部分供应商订单下滑或者无单的情况。
他直言,这种“优胜劣汰”其实是件好事儿。由于自己是品牌供应商,这次SHEIN出现的调整反而使自己的订单量有所增长。
他认为,平台在向上生长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供应链上的压力。对SHEIN而言,早期是靠廉价供应链来支撑自身的体量,而当体量达到资本化诉求后,进行供应链体系的优化和提升是正常的升级行为。而当前,市场需求端体现出来的“短暂”下降,恰好正是SHEIN优化供应商以及自我修复的良机。
“SHEIN在求稳。”有业内人士指出,SHEIN初具规模,现阶段要保住基本盘,且有意的进行一些模式转变、进行供应链结构化调整,才有可能让增长变得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