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所面临的发展困境
(一)企业信息化落后
具体而言,信息化储备主要依赖于信息化技术设备的物理堆积而成,但能否做到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联动,以及聚焦于PMC部门的信息处理机制,则构成了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高低的标准。现实表明,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构建研发与生产之间的信息联动上具有比较优势,但在将物资管理和采购部门纳入信息网络环境下这一问题,则做得并不出色。究其原因包括:一是习惯思维使然。如第三方物流企业因主营业务而出现的习惯思维,即将组织资源着力配置在了一线生产环节,并没有对供应链流程进行更多化的优化。为此,“习惯思维使然”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管理层,在信息化平台建设上对将“物资采购部门、研发部门、生产部门”进行信息串联的意识。二是内控规划使然。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进行内控机制设计时存在着一个前瞻性的规划,关于这一点笔者也与某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总经理办公室相关人员进行了交谈。从交谈中可以知晓,企业管理层在内控机制设计和规划中,十分关注资金的有效配置,以及订单的接收、基建的“产出/投入”指标,而相对于提升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并不关心。
(二)物流技术陈旧
物流技术陈旧的现状已在上文进行了阐述,通过笔者对某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进行考察后发现,仓储容积能达到企业现有业务量的需求,但现有的设施设备并无法为企业的物流运作效率的提升发挥有益的作用。这一问题的形成原因可归纳为3点:一是对沉淀成本的规避。根据产业经济学原理可知,沉淀成本的产生归因于资产的专用性特征。当企业面对较高的沉淀成本,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管理的策略制订,也将对企业带来一系列的显性成本。从这一点出发,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层对减缓对物流技术水平的提升速度似乎具有合理性。L与K之间具有相互替代性,但应综合考虑要素比价和效率这两大因素。二是非主营业务地位使然。第三方物流企业内部的物流系统运作属于非主营业务,或者可理解为生产辅助性业务。在这一非主流地位支配下,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层在资金配置上也将弱化对物流设施设备水平的提升意愿。从2015年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盈利状况来看,由于实体经济面的发展受到严重抑制,以及市场对物流服务需求的低端化趋势,这些都逐渐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这一客观现实也势必延迟物流技术的提升步伐。三是投资费用高昂。经验表明,以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仓储技术水平为例,立体式货架、电子信息系统将占据70%的总造价,即100万左右。由此,不菲的投资费用也阻碍了物流技术的提升脚步。
(三)供应链一体化水平低
供应链一体化所形成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供应链系统的稳定性、准确性、时效性等多个方面。那么若是供应链一体化出现问题,则也主要反映在上述三个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供应链一体化建设上,并没有强化契约管理,这就使得供应链各节点之间的联合难以形成稳定性。由于纵向联盟其本身的稳定性就容易被打破,二者所形成的叠加效应,就增大了第三方物流企业供应链一体化的搭建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