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现行的石油产品开口闪点测试方法主要有两种,GB/T267—1988《石油产品闪点与燃点测定法(开口杯法)》和GB/T 3536—2008《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的测定 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01
布林克法
02
克利夫兰法
03
两种方法参数对比
布林克法为手动操作,通过加热坩埚使试样逐渐升温,闪点前60 ℃时调整加热速度,使闪点前40℃时升温速度为(4±1) ℃/min;试样温度达到闪点前10 ℃时,将点火器火焰放到距离试样液面10~14mm处,并在该处水平面上沿坩埚内径做直线移动(从坩埚的一边移至另一边所经过的时间为2~3 s),试样温度每升高2℃重复一次点火试验;试样液面上方Zui初出现蓝色火焰时,立即从温度计读数温度作为闪点的测定结果,记录大气压力。需要注意:1)试样蒸气的闪点同点火器火焰的闪光不应混淆;2)如果闪火现象不明显,必须在试样升高2℃时继续点火证实。
克利夫兰法为自动操作,预设闪点,选择自动加热、自动点火。该方法开始加热时试样的升温速度为14~17℃/min,当试样温度达到预期闪点前56 ℃时减缓加热速度,使试样温度达到闪点前(23±5) ℃时升温速度为5~6℃/min;开始火焰扫划,每升高2 ℃扫划一次(试验火焰的中心必须在试验杯上边缘上2mm以内的平面移动),先向一个方向扫划,下次再向的方向扫划;当在试样液面上任何一点出现闪火时,立即记录温度读数,作为观察闪点,记录大气压力。需要注意:1)如果试样表面形成一层膜,应把油膜拨到一边再继续试样;2)不应将试验火焰周围产生的淡蓝色光环与真正的闪火相混淆。
现行行业标准JC/T2428—2017《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中规定,闪点项目的试验方法按GB/T267进行,即采用布林克法进行。
04
注意事项
采用克利夫兰法(自动)测试非固化产品时,因非固化产品本身比较特殊,在受热后由非固化状态变换为液体状态,过程中出现“相变”,热量吸收是变化的,导致传导温度不稳定,升温速率无法保证;而采用克利夫兰法(手动)测试非固化产品时,控制了升温速率,但其局部加热的方式导致试样整体温差大,出现试验杯边缘冒烟而试样中心还是固体的状况。与布林克法相比,克利夫兰法试样的上表面面积更大,同等受热情况下产生的烟气浓度更高,导致测得的闪点结果偏低。可见,克利夫兰法不宜用来检测非固化产品的闪点。
05
划重点
1)现行行业标准JC/T 2428—2017《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中规定,闪点项目的试验方法按GB/T267进行,采用符合SH/T 0318—1992规定的测定仪器,即布林克法。2)采用布林克法测试非固化产品闪点时,升温速率的快慢对测试结果有一定的影响,需要严格控制升温速率。3)克利夫兰法不适宜测试非固化产品的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