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媒体发文,一开始真没想那么多。就是自己平时捣鼓点东西,实践完了觉得有点意思,或者踩了什么坑,就想着写出来分享分享,算是个记录,也看看能不能帮到别人,老习惯了。
刚开始,真是抓瞎。也没管什么平台不平台的,感觉能打字能发出去就行,就把自己写的东西一股脑扔上去了。结果?大多时候是石沉大海,根本没几个人看。那时候就挺纳闷的,是写得不还是怎么回事?
后来琢磨过来了,这玩意儿不能瞎发。得先想想,我这东西主要是写给谁看的?是写给跟我一样做这行的老哥们交流经验?还是写给刚入门的新手看,给他们扫扫盲?或者是完全不相干的人,图个乐呵?这个不想清楚,你写的东西人家根本不感兴趣,白费劲。
想明白了给谁看,就是选地方。不同的平台,活跃的人群不一样。有些地方技术氛围浓,适合发点实践干货;有些地方娱乐性强,可能发点轻松有趣的内容更受欢迎。我也试过好几个平台,同一个东西发在不同地方,效果差别老大。慢慢就知道了,哪个平台大概是什么调性,我这类内容往哪发,看的人可能更多,也更对路。
内容才是硬道理
光想明白给谁看、在哪发还不够。写的东西得有点实实在在的东西,不能光喊口号或者说些虚的。我自己的经验是,别整那些云里雾里的词,就用大白话,实实在在说自己是怎么一步步做的,中间碰到了什么问题,当时怎么想的,怎么解决的。把过程说明白了,人家能看懂,觉得“,原来是这样”,能从你这儿得到点这才算有价值。
写的时候,排版也稍微注意下。别一大坨字堆在一起,看着就头疼。该分段就分段,该加粗强调就加粗,偶尔配个图啥的,让人看得舒服点。标题嘛我也不是那种标题党,就尽量把内容核心说明白,稍微吸引人点就行。毕竟内容不行,标题再花哨也没用。
就是,这事儿不是发一次就拉倒。得持续弄。发出去之后,我也会抽空看看大家的评论或者反馈。有时候别人的一个问题或者一个看法,也能给我新的启发。根据这些反馈,下次写的时候再调整调整。反正,就是个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不断调整的过程,也没啥特别高深的,就是动手做,琢磨,再做。
就是从一开始的瞎撞,到后面慢慢搞清楚给谁看、在哪发、发什么、怎么发,一步步试出来的。没什么特别的秘诀,就是个熟能生巧的实践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