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出海并购临门一脚:ODI备案不通过,亿元交易告吹
前言:亿元交易,卡在"Zui后一公里"
2025年春天,浙江某上市制造企业(以下简称"A公司")与德国家族企业B公司签署股权收购协议,交易对价1.3亿欧元,定金10%已支付。在向中国发改委、商务部、外管局提交ODI备案后,项目被"暂停审查",Zui终因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满足监管要求而宣告终止。不仅定金被没收,A公司股价三天内跌去12%,市值蒸发逾20亿元人民币。
这不是孤例。随着并购类ODI审查趋严,"临门一脚"踢飞的案例正在快速上升。

复盘:一份被"暂停"的ODI案卷
1. 交易结构
收购方:A公司(市值约90亿元人民币,净资产35亿元)
标的:德国家族企业B公司(精密齿轮、液压组件)
对价:1.3亿欧元(约合10亿元人民币),其中自有资金3亿元,银行并购贷款7亿元
流程:签署SPA→支付1.3亿欧元定金→提交ODI备案→资金出境→完成交割
2. 监管反馈(综合三部门口头与书面意见)
a) "母小子大"风险高:收购金额占A公司净资产28.6%,但净利润仅为标的1.1倍,整合后偿债率(Debt/EBITDA)将超过4倍
b) 贷款资金直接出境:7亿元并购贷合同未明确"境外并购用途",银行流水显示"贷款发放→即日购汇",涉嫌违规汇出
c) 估值溢价缺乏佐证:收益法估值11%折现率下,标的仅值0.95亿欧元,交易溢价37%,但公司仅提供5页"协同说明",无订单、无客户锁定、无成本测算
d) ESG风险未披露:标的一家工厂2024年因氮氧化物排放超标被当地环保局罚款,披露材料未提及,且无整改方案
3. 时间线
T+0:签署SPA,支付定金
T+15:收到发改委"补正通知",要求补充偿债率测算、贷款用途、ESG说明
T+45:A公司两次补件仍无法满足要求;银行因"监管未放行"暂停放款
T+60:德方发出"Zui后通牒"——若未获监管确认即没收定金
T+68:A公司公告终止交易,定金被没收,交易告吹

为何"临门一脚"总被挡?
1. 监管逻辑已变:从"放行"到"价值+安全"双审
2025年《境外投资核准备案细则》明确把"大额高杠杆并购"纳入重点审核
任何交易价格≥3亿美元或≥收购方净资产20%,自动进入"审慎模式"
2. 资金路径"硬伤"Zui难补
外管局系统与人民银行征信、税务总局纳税记录实时联网,短期大额借款无法"讲故事"
并购贷款须"先自有、后贷款",并出具"用途不可撤销函"
3. 估值与溢价缺少"可验证协同"
监管认可顺序:订单>客户合同>成本节约>收入叠加>战略故事
仅停留在"市场扩大""品牌提升"层面,将被要求重新估值
4. ESG与合规成"一票否决"
碳排、劳工、数据跨境三大风险未披露,可直接暂停
2025年起,所有并购类ODI须提交《ESG影响及整改报告》
防飞指南:让"Zui后一脚"变"绝杀"

把"临门一脚"变成"赛前训练"
亿元级并购失败,往往不是因为战略错误,而是低估了ODI备案的"价值+安全"双审深度。在2025年"实质审查"时代,企业必须把:
资金路径设计
估值合理性论证
ESG风险整改
监管预沟通
前置到谈判桌之前,把"Zui后一脚"变成日复一日的"赛前训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交易真正落地,让出海并购成为价值增长的"绝杀",而非定金蒸发的"绝杀"。
| 成立日期 | 2006年09月04日 | ||
| 法定代表人 | 钟志敏 | ||
| 注册资本 | 50 | ||
| 主营产品 | 境外投资备案、粤港两地车牌新申请、进修移民,危化品,融资租凭,各类许可证,前海地址续签,金融牌照,工商注册,代理记账,经营许可等 | ||
| 经营范围 | 一般经营项目是:企业管理咨询、信息咨询;代理记账;企业登记代理;网络技术的开发;企业形象策划;平面设计;国内贸易;汽车、游艇的租赁;汽车代驾;贸易经纪代理;经济信息咨询;商标代理;知识产权代理。(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的项目除外,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许可经营项目是:从事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业务;汽车维修服务;陪驾服务。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演出经纪业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中的呼叫中心业务;接受合法委托代理车管业务。 | ||
| 公司简介 | 深圳市壹佳达企业服务有限公司,2015年06月成立,经营范围包括一般经营项目是:税务服务;财务咨询;企业管理;企业管理咨询;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代理;商务代理代办服务;个人商务服务;商标代理;版权代理;知识产权服务(专利代理服务除外);因私出入境中介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票据信息咨询服务;停车场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经营项目是: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