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攀升,充电桩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全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已突破300万台,年均增速超过30%。在快速扩张的背后,“重建设、轻运营”“低水平重复投资”“价格战频发”等现象日益凸显,行业正陷入深度“内卷”——企业比拼的不再是技术与服务,而是谁建得更多、谁压价更低、谁补贴拿得更足。面对同质化竞争与盈利困局,深圳量子新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量子新能”)提出:唯有跳出硬件堆砌的思维定式,以创新为刃,方能实现“破卷”,引领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当前的“内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设端盲目扩张,部分企业为抢占指标或获取补贴,在低流量区域密集布桩,导致设备利用率普遍低于30%,资源严重浪费;二是运营端价格战激烈,服务费从早期的1元/度一路降至0.4元以下,甚至出现“免费充电”营销,压缩了正常利润空间;三是产品端同质化严重,多数桩企聚焦于功率提升与外观设计,缺乏在用户体验、系统集成与数据价值上的深层创新。
面对困局,量子新能并未选择加入低价竞争,而是另辟蹊径,探索“破卷”之道——即通过技术差异化、服务场景化、生态平台化重构价值逻辑。
以技术创新打破同质化陷阱。量子新能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支持高压快充、即插即充、V2G(车辆到电网)双向互动的智能终端,并自研边缘计算模块,实现故障预判与远程升级。这些高附加值功能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构筑了技术壁垒,使企业从“卖桩”转向“卖能力”。
推动服务向场景纵深延伸。公司摒弃“遍地开花”的粗放模式,聚焦网约车枢纽、物流园区、商业地产等高频刚需场景,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例如,为司机驿站配套休息区、餐饮联动与会员积分体系,将充电行为融入出行生态,提升用户粘性与综合收益。这种“充电+”模式,让服务本身成为盈利点,而非单纯依赖电费差价。
更重要的是,构建开放协同的生态平台。量子新能打造智慧能源管理中台,接入车企、电网、出行平台、物业公司等多方主体,实现数据互通与资源调度。通过SaaS模式输出运营系统,赋能中小运营商提升效率;探索“光储充一体化”“虚拟电厂”等新型商业模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破卷”的本质,是从“零和博弈”走向“价值共创”。量子新能的实践表明,当行业不再仅以“桩数论英雄”,而是以“用户留存率”“数据利用率”“能源协同度”作为衡量标准时,真正的竞争力才得以显现。
未来,随着政策从“补建设”转向“补运营”,市场将加速出清低端产能。唯有坚持长期主义、深耕技术与生态的企业,才能穿越周期。在深圳这片创新热土上,量子新能正以“破卷者”的姿态,重新定义充电桩行业的价值边界——不止于“桩”,更在于“网”;不止于“电”,更在于“智”。
| 成立日期 | 2016年07月01日 | ||
| 法定代表人 | 卢春随 | ||
| 注册资本 | 1000 | ||
| 主营产品 |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电瓶车充电桩、交流充电桩、新能源车充电桩、直流充电桩 | ||
| 经营范围 | 集成电路、物联网、智能设备、充电桩、新能源系统工程的技术开发与销售;软件的研发与销售;信息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国内贸易,货物及技术进出口。(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除外)^; | ||
| 公司简介 | 深圳市量子新能科技有限公司(www.szlzxn.com)创立于2016年,是一家以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安全充电软硬件产品为依托,致力于安全充电、安全用电、智慧车棚、消防应急等生态建设和运营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公司主要经营产品包括:电动自行车车智能充电站(桩)、智能充(换)电柜、智能控电插座、智慧用电终端、汽车直(交)流充电桩、智慧车棚等。历经九年的艰苦奋斗,量子新能已拥有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