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拓展渠道,培育销售市场
拓展连锁商超、电商平台等销售渠道,推动预制黔菜进入全国、全球大型连锁商超,深化与淘宝、拼多多、一码贵州、**等大**的电商**平台合作。组织企业参加“贵州”“贵字号”嘉年华以及国际、国内等具有影响力的展会活动。支持预制菜产品进学校、工厂、医院、社区、食堂、军营。深化粤黔协作机制,加强粤黔两地预制菜企业全方位合作,推动黔菜入粤,做大省外市场。每年对预制菜销售额新增达到一定规模,对预制菜电商年网络零售额超过一定规模的企业,择优给予奖补。到2025年,全省预制菜销售额突破150亿元。(责任单位:省商务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八、标准先行,健全质量体系
开展预制黔菜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完善预制黔菜从基地到餐桌全产业链系统性标准。制定完善预制菜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等基础通用标准,鼓励预制菜协会、企业制定预制菜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形成具有贵州特色的预制菜产业化标准体系。到2025年,初步形成以黔菜基础标准、黔菜原辅料标准、黔菜菜点标准、黔菜包装材料标准、黔菜文化饰品标准等为框架的标准体系。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检验检测机构等第三方机构和食品从业人员参与标准制订和监督。鼓励企业推动技术迭代和质量升级,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的运营体系。鼓励企业推广**质量管理模式,开展质量管理数字化升级,建立全周期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卫生健康委、省商务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九、鼓励创新,加大科技助力
支持企业从产品研发、包装设计、销售模式等方面创新,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产业协会开展产学研合作,围绕预制菜基地建设、特色单品开发、种植养殖、良种繁育、初级加工与精深加工、预制菜货架期延长、冷链运输等领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集成应用;重点在加工设备研发、功能性预制菜研发、商业模式创新、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产业协会等建立贵州预制菜检测机构。对认定的预制菜领域省级以上的技术创新中心(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联合工程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给予资金支持。对预制菜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进行奖补,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奖补,对新认定的“专精特新”企业按规定进行支持。(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财政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十、人才为先,增强发展活力
探索建立预制菜产业人才招引机制,建立贵州省预制菜产业专家库,大力培育预制菜领域高层次研发人才,打造一批重点研发团队,加强相关科研机构学术往来,建设预制菜“产学研”人才实训基地。建立与相关教学科研企业开展人才联合培养机制。鼓励职业院校增设相关课程,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等相关职业技能人才。组织开展预制菜生产、电商**、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等相关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和职业技能评价,**预制菜人才职业技能水平。对通过技能大赛或全国评比获得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分别给予5万元和10万元奖励。鼓励各地依托预制菜企业建立实习培训、创业就业常态化合作机制,为预制菜企业输送人才提供平台。(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十一、项目为王,**管理水平
加大项目的谋划和管理力度,以菜品有基础、风味有特色、市场有需求、产品有品牌、带动有收入、技术有创新,精心谋划预制菜产业链项目。建立全省预制菜项目储备库,并纳入省商务厅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由县(市、区)商务部门录入,市(州)商务局初核,省商务厅审核,应入尽入、定期更新、闭环管理,以项目管理带动产业发展。建立省级统筹分级调度机制,推动全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省商务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十二、沟通协调,确保行动一致
建立贵州省预制菜产业发展工作会商制度,由牵头单位定期召集相关单位负责人,研究推动工作,分析解决问题。省商务厅建立预制菜工作专班,负责调度推动全省预制菜产业发展日常工作。成立贵州省预制菜产业协会,服务引导行业企业健康发展。各市(州)、县(市、区)成立相应协调机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产业规划、明确发展方向、明确工作路径、明确政策支持、明确品牌推广,引导当地预制菜产业资源互补,抱团发展。实施奖惩制度,每年对各市(州)预制菜发展规模、发展质量、增长速度、社会贡献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公开排位,对发展较好的市(州)给予奖励。(责任单位:省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政策原文
一、起草背景
近两年受疫情影响,大众消费习惯逐步发生改变,伴随冷链技术发展不断取得进步,我国预制菜产业进入了蓬勃发展期,已成为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为助力我省乡村振兴,抢抓预制菜“风口”,实现“黔货出山”向“黔菜出山”转变,指导全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加快推进贵州省生态特色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
二、起草过程
措施起草前,商务厅组织相关人员多次到省内外学习调研摸底,组织省内多家相关企业座谈交流,听取产业发展建议。组建贵州省预制菜专班开展起草工作,通过认真学习研究广东、山东、四川、河南等省**经验,结合我省实际起草了《措施》初稿。厅长和分管领导多次组织相关处室研究讨论,5次进行修订完善。文稿共征求了相关厅局和各市州意见建议49条,采纳吸收意见建议20条,经省商务厅党组会议审议通过,报省政府研究同意后,会同15家部门联合印发。
三、主要内容
《措施》重点针对预制菜产品开发、健全产业链条、产业园区发展、品牌打造推广、培育招引企业主体、加强科技人才支撑等12个方面作出指导意见和具体举措。
条围绕预制菜产品这个核心,发挥贵州生态特色优势,全省集中力量围绕贵州生态农副产品、地方特色主食产品和特色调味品三个方向开发单品,打造贵州酸汤系列、辣子鸡系列、山珍系列等地方特色产品。第二条根据各地农产品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发展当地预制菜产业,区域化布局,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指导各地差异化发展预制菜产品。第三条通过对全省食品和农业相关产业园区摸底排查,根据各园区发展现状和区位优势,明确一个重点发展方向,实现产业集聚。第四条围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强预制菜上中下游企业衔接,延链补链,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激发各环节活力、潜力,加强各环节支撑能力。第五条制定“一企一策”帮扶政策,支持本省预制菜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行业“领头羊”。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招引一批省外国外预制菜大型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第六条,一方面鼓励企业发展自主品牌,逐步成为“”“金招牌”,另一方面发展我省“贵字号”公共品牌,建立一套评判标准进行认证,把各地优质品牌不断吸收到公共品牌当中,引导全省预制菜行业企业**品牌意识和竞争力。第七条千方百计扩大销售,做稳省内市场,做大省外市场,支持预制菜进学校、工厂、医院、社区、食堂,利用好东西部协作和黔货进军营等平台拓展市场。第八条指出建设预制菜产业链标准体系,完善预制菜从基地到餐桌系列标准,确保预制菜产业高标准高质量发展。第九条,围绕预制菜基地建设、单品开发、种植养殖、产品初级与精深加工,以及产品清洗、分拣、包装、冷链运输等关键技术开展攻关应用,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产业协会进行产学研合作。第十条通过建立机制,纳入计划,设立,提供平台等多方面进行人才引进和培养,为预制菜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第十一条谋划预制菜产业项目,建立全省预制菜项目储备库,重大项目纳入商务厅项目管理系统,确保项目高质量发展。第十二条在省级、市级层面建立协调机构,设立工作专班,成立行业协会,引导当地预制菜产业抱团发展,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