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向“净菜”和“定制菜”延伸
《21世纪》:在农业食品上游,存在农产品滞销、损耗严重的情况,预制菜的出现对未来农业会有多大的影响?王凤忠:农产品来自于我们的种植业、养殖业,以前春种秋收、靠天吃饭的特性还是比较明显。目前除了养猪、养鸡两个养殖业已经实现了周年供应,大棚温室的出现也带来了一些种植业的生产变革,但不少农产品的生产还是有很强的季节性。而在预制菜这个领域里面可以看到,预制菜的贸易需求会对上游原材料生产产生巨大的需求,进而刺激原材料生产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预制菜产业的发展,订单是需要长周期供应的,不能于一时一季,这也会倒逼农业的改革,就是要求从种业到种植方式、种植载体、养殖载体都发生变化。
《21世纪》:你之前说过预制菜行业是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新业态。在产业链条上,布局预制菜的企业众多,上有预制菜食材供应商、中有预制菜生产商、下有餐饮品牌积极参与,哪类企业更有优势?王凤忠:预制菜这个概念的出现是上世纪出现的,起源于美国,兴于日本,现在进入中国一个爆发期。除了预制菜这样一个针对于大众的产品概念,未来还应该有一个定制菜的概念,就是未来的围绕着个性化的营养健康需求,来做的一些更加高端的形态。不管是上游的原材料企业,还是中控企业,还是下游的餐饮企业,对整个产业链条的发展水平都会有个很好的提升。
每一个行业在其中都有自己的不同定位,在上游的种植端和养殖端需要提供高质量的原材料。农业农村部现在提出净菜的概念,实际上就是为了给预制菜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原材料,这也必然给前端农业的种植养殖带来高附加值。
中游的企业在进行食品加工过程中实现了产业的增值,也是农产品工业化生产的过程。目前预制菜产品的大市场还是B端,直接给到餐饮企业。
实际上对于目前餐饮行业中的预制菜,更加需要的是利用厨师的自身技艺与预制菜企业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特殊的调料配制或者炒制手法,能够使半成品预制菜发生一些新变化,这主要是为了减少了餐厅的前端配菜成本和劳动力需求。
现在有一部分企业开始做定制菜方面的工作,目前也仅仅是刚起步,定制菜一定是根据个性化需求来做的配比和加工。对于整个的生产工艺、自动化水准以及配方提出更加严格的技术需求。
《21世纪》:你认为现在预制菜行业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补足?王凤忠:净菜这一块现在发展得相对弱,目前净菜的人工成本和冷链物流成本相对较高,加工企业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导致入局企业不多。净菜实际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垃圾进出城、农业资源整合、餐饮企业成本等多类问题,未来还需要有关部门支持,在净菜加工环节有更多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