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目前,预制菜仍存在种种供应链薄弱痛点,导致尚无明显的品牌出现。
01
定价高 需要极高交付品质
预制菜价格大部分不具备竞争优势。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消费者买一道预制菜花费21~40元,预制菜定价和堂食及外卖相比,相差无几;
消费者在购买预制菜后遇到的多问题是预制菜“口味一般”。
不少消费者评价预制菜:跟堂食没法比,尝鲜后“打入冷宫”,议价能力与复购率并不高。
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预制菜企业在平衡食材品质与成本的时候,很难做到两全其美。
预制菜厂家使用冷冻锁鲜技术或冷藏技术保住口感,但如碰见品质较差的冷链物流服务商中途失温、配送超时,就会导致口感变差。
02
效期短 低库存周转率要命
冷冻储存的预制菜保质期一般在3-12个月,而冷藏储存的保质期仅仅只有3-6天。预制菜越新鲜,保质期越短,越受消费者青睐。
调研发现:近4成消费者会选保质期7天以内的预制菜,只有2.4%消费者会选择1年长保产品。
短保产品既是保持高溢价的绝招,也是拖累资金占用的七伤拳。库存高企往往采用打折促销,或效期控制不到位造成货损;过少库存又无法满足订单及时性要求。
03
网点散 仓储运配网络费用高企
目前80%的预制菜的售卖使用渠道在商超零售、连锁餐饮门店、经销商等众多的B类商家。
行业大部分的中小预制菜品牌的配送网络点位多而散,货量小,冷链运配成本高,急需全国共配网络;而直接面向C端的预制菜物流成本基本占到售价的30%或者以上。
在单个预制菜品牌整体货量规模效应不强之际,如何降低物流交付费用占比,也如拦路虎一般阻碍预制菜的发展。
数智供应链,破局创征途
预制菜行业的竞争背后,实际是供应链整合优化的竞争。而打破预制菜的供应链壁垒,需要的是一套组合拳。
01
优化仓配协同 提高交付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