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务院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措施的实施,保税维修业务作为一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项目,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保税维修业务的界定与范围
保税维修业务指的是企业将存在问题的货物或运输工具从境外运入境内进行检测、维修后复运出境的过程。目前,企业可以开展的保税维修业务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以及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同意的项目。
开展保税维修业务的条件
企业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海关认定的企业信用状况为一般信用及以上。
2. 具备必要的场所和设备,对各类维修相关货物进行专门管理。
3. 建立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管理制度和计算机管理系统。
4. 满足其他海关监管所需的条件。
提交材料
企业应向海关提交以下材料:
1. 保税维修业务情况说明。
2. 维修合同。
3. 品牌授权文件。
4. 如有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个案批准的维修项目,还需提交相应的批准文件。
维修用料件的进口方式
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保税或非保税方式进口维修用料件。
专用账(手)册的设立
企业应设立保税维修专用账(手)册,建立电子底账,记录待维修货物、已维修货物等信息。
核销周期
保税维修账(手)册的核销周期原则上不超过1年,大型装备制造业企业可按合同实际有效期确定。
进出口申报
企业应按照海关规定的监管方式申报保税维修货物的进出口。
货物处理
待维修货物、已维修货物、无法修复货物、边角料、旧件、坏件原则上应全部复运出境。无法复运出境的,应按照规定进行处置。
终止业务的情况
企业在以下情况下可能被终止保税维修业务:
1. 企业倒闭或破产。
2. 信用等级降为失信企业。
3. 保税维修货物在境内被转让或移作他用。
4. 无法按海关要求管理保税维修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