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刚毕业的年轻人都是90后、00后,他们与上一辈大的区别,是天然亲近互联网,与生俱来就是互联网原住民,进入传统行业反而需要调整。
等他们克服了心理障碍,进入冻品行业后会发现,干的活儿不光身累,心更累。
“奉劝那些大学毕业生,千万别进冻品行业。”一位自认走错路的冻品界前辈给出了更直白的建议。
他认为,如今的冻品行业仍是个江湖气息很浓的传统行业,干这行根本不需要高深的学问,更多的要处理人情世故。而这,特别让人心累。
特别是不少中小企业,本身的培训体系不完善,对新员工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指导和帮带,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要靠员工自己去“悟”。
而快消行业本身除了各种明面上的合作关系,还有合作之外的各种私人交情、客情等问题需要应对。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这是更难应对的事情。
还要面临企业定下的各种指标,并且对于大多数新人来说,这些目标都是极具挑战性的,如果完不成,就意味着收入的大幅减少。
“一线业务和地区负责人我都做过。做线下业务员感觉整个人特别的卑微,不断去陌拜、不断受打击,三头受气——领导骂、终端客户骂、经销商骂。哪怕心理素质再好的人,也要一年左右才能把区域运营好。地区负责人更惨,相当于把自己卖给了公司,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每天有开不完的会、做不完的表格、各种项目考核,天天和经销商勾心斗角,和串货商斗智斗勇。”另一位冻品前辈也表示,天下工作千千万,总会有适合自己的,年轻人何必在冻品行业浪费青春!
收入太低,也是一个不争的现实。
一位曾经在冻品行业干了六年多的业务员表示收入太低了,在二线城市,基层业务月薪四千,主管也就五六千。再往下线城市走,基层业务月薪三千都是常有的。
“干冻品业务是能挣点钱,但就是饿不死也剩不下。”一位年轻业务表示,明年就准备改行去送快递了。
拿这么点工资,干的活却是琐碎又繁多。“天天挣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
有网友分析,冻品行业的年轻人收入上不去,根本上是因为整个快消品已经同质化、产能过剩很久了,现在根本就不缺产品,尤其是食品基本没有技术壁垒,品牌力高低也不是销售人员能改变的,收入上不去很正常。
看冻品企业的招聘信息会发现,35岁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线,大部分企业只招35岁以下的,过了这个岁数,就变得举步维艰。
“冻品销售吃的也是青春饭,35岁以后都没人要了。有谁愿意把精力放在一个未来越来越不值钱、越来越不好找工作的行业呢?”一位行业人士无奈发问。
即便你顶着重重压力,在冻品行业坚守了下来,未来的出路也非常少。“做业务的尽头就是自己开个店,或者做经销商、分销商,没有其他出路!”
也有人传授自身经验称,跟对大哥很重要。跟对了,你可能3年就能混到主管,就值得你接着干下去;跟不对,干的越长,越难抽身,年龄大了,还可能被公司变相裁员,苦的还是自己。
还有一位冻品业务透露了一个很现实的人生难题:做冻品业务极不固定,调动来调动去,出差是家常便饭,对象都不好找,找到了也都是两地分居,付出的隐形代价非常大。
或许也现在冻品行业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跑城市线路的都是中年女性业务员。因为不耽误平时接娃送娃,还比零工给的多,还能以女性身份推脱掉搬货这样的重活,意外非常适合这个岗位。